技术培训
technical training
如何营造林下环境使其促进七叶一枝花的生长及栽培管理规程
1 林地准备
(1)林地选择
选择地势平坦、土壤疏松、保湿、遮阴、灌溉方便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、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壤土或砂质黑壤土或红壤土,在这样的地块中种植七叶一枝花产量高、品质好,切忌在贫瘠易板结的土壤中种植。
(2)林地规划
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重点是调整光照、水环境,因此林地要建好光照调节、空气湿度调节管网设备,并规划好生产管护等道路网,同时要注意规划防止动物侵扰的防护网。
(3)林地整理
由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七叶一枝花生长和提高品质,清理林下杂灌后,土壤应施用一定数量的有机肥,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。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地撒在地面上,每亩施用 2 000 - 3 000 kg,再用牛犁或机耕深翻30 cm以上,暴晒 1 个月,以消灭虫卵、病菌,然后细碎耙平土壤。每 10 m2 用 6 kg 石灰消毒,土壤翻耕耙平后开畦。根据地块的坡向、山势作畦,以利于雨季排水。为了便于管理,畦面不宜太宽,按宽 1.2 m、高 25 cm 作畦,畦面呈龟背形,四周开好排水沟,畦沟和围沟宽 30 cm,使沟沟相通,并有出水口,以便于后续的栽培种植和管护采收。
选好种植地后要进行土地清理。获前茬作物后认真清除杂质、残渣,并用火烧净,以防止或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。种植前 10 天,土壤喷洒 0.1%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。
(4)搭建荫棚
七叶一枝花属喜阴植物,忌强光直射,在林地光照条件不理想的地方种植七叶一枝花需要搭建荫棚。应在播种或移栽前搭建好。按 4 m x 4 m 打穴栽桩,可用木桩或水泥桩,桩的高度为 2.2 m,直径为 10 - 12 cm,桩栽人士中深度为 40 cm,桩与桩的顶部用铁丝固定,边缘的桩要用铁丝拴牢,并将铁丝的另一端拴在小木桩上斜拉打人土中固定。在拉好铁丝的桩上铺盖遮阴度为 70% 的遮阳网,在固定遮阳网时应考虑以后易于收拢和展开。在冬季风大和下雪的地区种植七叶一枝花,待植株倒苗后(10 月中旬),应及时将遮阳网收拢,第二年 4 月出苗前,再把遮阳网展开盖好。
2 种苗准备
(1)组培繁殖
选择七叶一枝花根状茎上健壮、饱满的芽或茎、叶、种子等在流水下冲洗 2 h,然后转移到蒸馏水中浸泡 30 min 后,放在滤纸上吸干水分,再浸入 70% 酒精中浸泡 30 - 60 s,用无菌水冲洗 2 - 3 次,用 0.2% 升汞 1 滴洗洁精消毒 8 min,用无菌水反复冲洗。外植体的芽体要剥开(茎切成 2 cm 左右的段,叶切成1 cm x 1 cm大小)接种在加入 1.5mg/l 萘乙酸的 ms 培养基上。由于芽一年只有一个芽体,作为外植体成本很高,所以外植体以种子和根茎为好。
(2)根茎繁殖
根茎繁殖育苗有带顶芽切块、不带顶芽切块和分株繁殖 3 种方法,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,其切口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,防止病菌从切口侵入感染,造成种块腐烂。其中,带顶芽切块繁殖的成活率最高、长势最好,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此种方法育苗。带顶芽切块和不带顶芽切块的繁殖方法为:在秋、冬季地上茎倒苗后,采收时将健壮、无病虫害、完整无损的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,在带顶芽部分节长 3 - 4 cm 处切割,或按根茎的芽残茎、芽痕特征切成小段,每段保证带 1 个芽痕,其余部分可晒干作商品药材出售,切好后伤口蘸草木灰和生石灰,像播种一样条栽于苗床,并加盖地膜。为保证出苗整齐,带顶芽和不带顶芽的根茎要分开育苗,到第二年冬季即可移植。此法简便易行,出苗周期较短,缺点是药材消耗量大。在生产实践中,切块时带顶芽部分成活率为 100%,不带顶芽部分成活率为 92%;带顶芽切块的生长量是不带顶芽切块的 1.5 - 2.5 倍。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带顶芽切块繁殖为主。
(3)种子繁殖
七叶一枝花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。七叶一枝花的种子大多在 9 - 10 月成熟后,种子胚尚发育不全,需要一定的休眠期,萌发过程胚茎又需要一个休眠期,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出土成苗,种子发芽率较低。为增进种子萌发力,待蒴果开裂后外种皮由红色变成深红色时进行采收。把采收的果实洗去果肉,稍晾干水分,进行湿沙或土层积催芽。具体方法是:种子与沙(土)的比例为 1 : (2 - 5),再施用种子重量 1%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并拌匀,装于催苗框中,置于室内。催芽温度保持在 18 - 22 ℃,每 15 天检查一次,保持沙的湿度在 30% - 40%(用手抓后紧握能成团,松开后即散开为宜)。第二年 4 月种子胚根萌发后便可播种。将处理好的种子按 5 cm x 5 cm的株行距播于做好的苗床上,苗床宽 1.2 m,高 20 cm,沟宽 30 cm。种子播后覆盖 1 : 1 的腐殖土和草木灰,覆土厚约 1.5 cm,再在墒面上盖一层松针或碎草,厚度以不露土为宜,浇透水,保持湿润。播种后当年 8 月有少部分出苗,大部分苗要到第二年 5 月后才能长出。种子繁育出来的种苗生长缓慢,3 年后,种苗形成明显根茎时方可进行移栽。
播种后,在苗床上建简易塑料大棚,保持棚内温度在 25 ℃ 左右,湿度 75% ;出苗后除去塑料大晶,换成遮阳网,网高以 1.5 m 为宜。适时除草、浇水,保持土壤湿度。出苗第二年,到秋、冬倒苗后采挖,经切割处理后可作种苗,按 20 cm × 20 cm 行株距移栽至大田。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,技术较复杂,优点是繁殖系数大,可大量提供种苗。
在种植时,应选择七叶一枝花的优良种子或根茎作为栽培种源。用组培苗或无性系苗种植,初期生长较快,但是后期生长不良,所以用种子培育的苗较为理想。
3 林下种植
块茎切割无性繁殖是七叶一枝花的主要繁殖方式。块茎繁殖以秋播为宜,10 月至 11 月上旬挖起地下块茎,选择植株健壮、无病害、完整无损的块茎,以节为基础切割,切口在相邻两节间中部。切割后,用草木灰或生石灰蘸满切口,将处理好的根茎切割面向下、未切割面向上,均匀播种于苗床上。将配好的覆盖土盖在根块上,厚度为 3 - 5 cm。根茎切块繁殖方法分为带顶芽切块和不带顶芽切块两种。带顶芽切块繁殖的方法为:倒苗后,取根茎,按垂直于根茎主轴,方向,以带顶芽部分节长 3 - 4 cm处切割,伤口蘸草木灰或生石灰,随后按照大田种植的标准栽培。种植行间距为 50 - 70 cm。
林下生产七叶一枝花
4 生产期管理
根据七叶一枝花的生长特性,应以林下种植或采用遮阳 网遮阴种植为主。栽培管理要点如下:
(1)遮阴
七叶一枝花喜生长于树林阴湿处,属阴生植物,喜散射光,忌强光直照,可选择竹林区,竹林经人工适当砍伐,是自然的荫棚,林下种植或采用搭荫棚、遮阳网遮阴。应在出苗后或移植后立即设搭荫棚,棚架高度 2 - 2.5 m。出苗或移栽后当 年透光率要在 20%,第二年透光率要在 30%,4 年以后透光率保持在 40% - 45%。
(2)施肥
移栽前用农家肥作基肥,基肥占总肥量的 70% - 80%,每年出苗后追施腐熟农家肥一次,不用或少用化肥。
(3)保湿
七叶一枝花喜生长于阴湿地,畦面及土层应保持湿润,旱季要及时浇水,雨季要及时疏沟、排水,以防田间积水,诱发病害。
(4)病虫害防治
①立枯病 幼苗移栽后 3 个月左右,在郁闭度过大的林下便可发现立枯病。苗高达 30 - 40 cm时,在中部茎秆上便出现枯萎,两天便倒伏,直到上部茎叶枯死,但地下块茎部分仍然成活,只是生长缓慢,当年不能结种子。主要防治方法:加强田间管理,进行土壤消毒,对遮阴强度大的树枝进行清除,适当增加光照,改善生长环境,并对病株进行喷洒代森锌药液。
②菌核病 菌核病是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,每年 5 月雨多高温时发病,为害其茎,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锈色斑,在高温条件下,病茎软腐,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,之后病部周围出现黑褐色颗粒状病原菌菌核,最后全株枯死倒伏。主要防治方法:加强清沟排水,降低湿度,及时拔除病株,在发病中心撒施石灰,或用农药硫菌灵或纹枯利连喷 2 - 3 次,严重时用百菌清喷雾。
③根腐病 根腐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,主要症状为叶片垂萎发黄、根茎腐烂。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每亩用 10% 叶枯净 70% 敌克松 25% 粉锈宁各 1 kg,拌细土 150 kg 制成药土撒施,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可结合调节土壤湿度防治,发病时除去病株,用 200 倍生石灰水浇灌病区。
④虫害 蛴螬、地老虎、金针虫等主要为害植株根系;蚜虫、金龟子、蓟马类主要为害叶片等地上部分;种蝇等为害种子。可喷施除虫菊酯 1000 倍液 2 - 3 次,每 7 天 1 次。或者加强水肥管理、清洁林下卫生、实时松土除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害虫。
5 采收及采后加工处理
七叶一枝花经栽培 5 年左右可采收,每年秋季的 9 月下旬至 10 月采挖块茎入药。(吉山花瑶)